火灾逃生中易犯错误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还是比较理智的,但火势变大、逃路被封时,往往会失去理智。
1、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正确做法是:一进大楼,首先要熟悉安全通道,以防不测。
2、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有光、亮的地方逃生,而此时,电源已经被切断,尤其在夜间,光亮意味着火源。
3、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盲目跟随别人跑,往往走向死路。正确方法是平时多掌握一些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主见而随波逐流。
4、自高向下
这也是人们的本能反应,火在你所在位置的上层,当然没问题。但如果在下层,等你到一层时,甚至还没有到一层,下面就一片火海。正确做法是:尽快弄清起火位置,若是在下层着火,通道全被火封时,应向上跑,到上层阳台或楼顶,等待救援。
火灾逃生的紧急措施
1、沉着冷静:
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2、防烟堵火:
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可滤去10%~40%一氧化碳。另外,应低首俯身,贴近地面,设法离开火场,以避开处于空气上方的毒烟。
3、设法脱离险境:
底层的居民自然应夺门而出。楼上的住户若楼道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危险时,可裹上浸湿了的毯子、非塑制的雨衣等,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而无法通过,可顺墙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缘阳台逐层跳下。
4、尽快显示求救信号:
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火灾逃生的能力
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
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切忌慌乱,保持头脑清醒才能最快地找到安全出口。此外,不要裹挟在慌乱的人群中,以免发生挤伤踩伤事故。
要灵活应变。
当安全通道堵塞,应果断放弃安全通道。如果人在底层则可直接跳窗逃生;如果人在二层或三层可以抓住窗台往下滑,以尽量缩小离地面高度,并让双脚先着地,跳窗自救;如果人在四层以上,首先应选择疏散通道、楼梯、屋顶和阳台逃生,一旦这些逃生之路都被火焰或浓烟封住,应该找落水管顺势滑下,或者用窗帘、地毯等卷成长条,制成安全绳,滑绳自救。绝对不能急于跳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要寻找避难场所。
设在高层的娱乐场所发生火灾,逃生通道又被大火或浓烟堵截时,被困人员应该暂时逃向火势较轻的地方,及时发出求援信号,等待消防队员营救。
要防止毒气伤害。
由于歌舞厅、卡拉OK厅墙壁和顶部有大量的塑料制品等装饰物,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有毒气体。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烟雾进入口腔,并用水打湿衣服捂住口腔和鼻孔,一时找不到水时,可用饮料代替水打湿衣服,并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爬行,以减少毒气对人体的伤害。
火灾逃生的方法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日。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何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请记住:胆大心细,救命绳就在身边。
上一篇:易燃易爆危险品销毁要求
下一篇:厨房灭火常识